《普通话》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10020
课程名称:《普通话》
课程名称(英文):Mandarin
适用专业:本科院校各专业
先修课程:
学 时:36
学 分:2
教学层次:本科
课程简介: 《普通话》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
和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及有关规定,并在重点讲授语音、朗读和说话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
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为他
们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 材:《贵州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导用书》
参考书目:
1、《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商务印书馆2003年。
2、《教师普通话口语训练》孙琳,西南师大音像出版社,2003年。
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普通话》课是一门口语课,主要以口头训练为主,间以适当的书面作业。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查成绩70%,并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20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时数:36 学分数:2
执笔人:胡赤兵 编写时间:2009年9月
修订时间:2012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普通话》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以现代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知识,并重在进行普通话的语音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普通话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普通话》旨在培养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它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演讲及其它口语交际。同时,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握应试要领,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总学时2)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概念
2、、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3、、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4、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及应试准备
5、了解学习和提高普通话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普通话的概念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六等的要求及其对应的分数
3、普通话水平测试各项内容举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述
1、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作为标注音,以北方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即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
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及评分标准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5分钟,共10分。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第三题,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读音标准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第四题,命题说话(两个题目任选一个),限时3分钟,共40分。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及应试准备
第二节 方言简介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也有人认为应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包括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和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四)主要考核内容
普通话的概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等级标准。
第一章 语音概说(总学时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音的性质
2、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内容
3、了解人体发音的主要器官
4、了解语音的有关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2、语音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因而语音也具有和一般声音相同的物理性质。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方面来认识语音的物理属性。
2、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的活动部位及活动方式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语音,决定着语音的生理属性。
3、社会性质
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所以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标记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法定符号,它包含五个部分:
1、字母表;2、声母表;3、韵母表;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
第三节 人体发音器官
人体发音器官可分为三个部分:
1、能源部分——肺、支气管、气管
2、振动部分——声带和有关部位
3、共鸣部分——口腔、鼻腔、咽腔
第四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韵除外)。如“普通话”三个字就是三个音节:pǔ、tōng、huà。普通话有400多个基本音节。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的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 “pǔ” (普)由p、u两个因素构成。普通话有32个音素。
2、元音和辅音
根据发音原理的不同,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元音又叫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音素,即ɑ、o、e、i、u、ü、ê、er、-i(前)、-i(后)。
元音发音的特点:发音时声带颤动,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任何阻碍,声音清晰而响亮。
辅音又叫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喉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音素,即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nɡ。
辅音发音的特点:发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气流通过口腔要受到一定的阻碍,声音不够响亮。
3、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有的音节开头不是辅音,没有声母,表示声母为“零”,称为“零声母”。如wèi(未)、yào(要)。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可以由单元音或复元音充当,如ɑ、u、ɑi、iou;也可以由元音加辅音构成,如ɑn、en、onɡ。普通话有39个韵母。
声调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一定要有韵母和声调。如ěr(耳)、ā(阿)。
(四)主要考核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语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声母(总学时8)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掌握声母辨正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声母训练。
2、平翘舌、边鼻音声母的辨正。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母概说(2学时)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即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1、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可把声母分为以下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2、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一般可以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掌握。
形成阻碍的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声带是否颤动:清声母、浊声母。
气流的强弱:送气声母、不送气声母。
声母发音总表
|
塞音
|
塞擦音
|
擦音
|
鼻音
|
边音
|
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浊音
|
浊音
|
不送气音
|
送气音
|
不送气音
|
送气音
|
唇
音
|
双唇音
|
b[p]
|
b[ph]
|
|
|
|
|
m[m]
|
|
唇齿音
|
|
|
|
|
f[f]
|
|
|
|
舌
尖
音
|
舌尖前音
|
|
|
z[ʦ]
|
c[ʦh]
|
s[s]
|
|
|
|
舌尖中音
|
d[t]
|
t[th]
|
|
|
|
|
n[n]
|
l[l]
|
舌尖后音
|
|
|
zh[tʂ]
|
ch[tʂh]
|
sh[ʂ]
|
r[ʐ]
|
|
|
舌
面
音
|
舌面前音
|
|
|
j[ʨ]
|
q[ʨh]
|
x[ɕ]
|
|
|
|
舌面后音
|
ɡ[k]
|
k[kh]
|
|
|
h[x]
|
|
|
|
第二节 声母的辨正(4学时)
1、舌尖前音z c s和和舌尖后音zh ch sh的辨正
2、鼻音n和边音l的辨正
3、唇齿音f和舌根音h的辨正
4、关于零声母音节
第三节 声母训练(2学时)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训练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训练。
(四)主要考核内容
声母的发音;难点声母的辨正。
第三章 韵母(总学时8)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话韵母的分类、结构以及它们的发音。
2、掌握分清有关单韵母与复韵母、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辨正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韵母的分类和韵母训练。
2、单韵母与复韵母、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辨正。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韵母概说(2学时)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有39个韵母,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1、按韵母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类: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
单韵母(10个):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
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者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
鼻韵母(16个):由元音与鼻辅音共同构成的韵母。
2、按韵头的有无和韵头的不同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普通话韵母总表
|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单 韵 母 |
-i(前) -i(后) |
i |
u |
ü |
ɑ |
后 响 复 韵 母 |
iɑ |
uɑ |
|
o |
|
uo |
|
e |
|
|
|
ê |
ie |
|
üe |
er |
|
|
|
复 韵 母 |
前 响 复 韵 母 |
ɑi |
中 响 复 韵 母 |
|
uɑi |
|
ei |
|
uei |
|
ɑo |
iɑo |
|
|
ou |
iou |
|
|
鼻 韵 母 |
前 鼻 |
ɑn |
iɑn |
uɑn |
üɑn |
en |
in |
uen |
ün |
后 鼻 |
ɑnɡ |
iɑnɡ |
uɑnɡ |
|
enɡ |
inɡ |
uenɡ |
|
onɡ |
ionɡ |
|
|
第二节 韵母辨证(4学时)
1、单韵母的辨正
2、复韵母的辨正
3、鼻韵母的辨正
第三节 韵母训练(2学时)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训练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训练。
(四)主要考核内容
韵母的发音;难点韵母的辨正。
第四章 声调(总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念准普通话各调类的调值。
2、掌握普通话的各种变调的规则,包括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声调训练与声调辨正。
2、变调的规则与训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调概说(1学时)
1、声调及其作用
2、调值和调类
3、普通话的四种声调:
阴平(一声):高平调,55调;
阳平(二声):中升调,35调;
上声(三声):降升调,214调;
去声(四声):全降调,51调。
第二节 声调辨正与声调训练(2学时)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训练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训练。
第三节 连续变调(1学时)
1、上声的变调
(1) 上非相连,上变半上。上声字在另一个非上声字(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的前面,调值变成21。21是214的一半,通常把它叫“半上”。
(2)上上相连,前上变阳。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字的调值变为阳平35。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个上声连念,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照样不变调,而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则通常按其意义分组,再按上述办法变调。
①双单格(双音节+单音节):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变为35。
②单双格(单音节+双音节):开头的音节读为半上21,中间的音节则按两字组的变调规律变为35。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个去声的调值变为53。
3、“一”和“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①去声前面变阳平。“一”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35.
②非去前面变去声。“一”在非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51.
③“一”夹在相同的动词中间变为轻声。
(2)“不”的变调
“不”的变调只有两种,其它时候仍念去声
①去声前面变阳平。
②“不”表示肯定否定连用,或者夹在动补之间时,变为轻声。
(四)主要考核内容
读准声调;学会变调。
第五章 语流音变(总学时4)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轻声的读法
2、掌握儿化韵的发音
3、掌握语气词“啊”的变读规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轻声的读法、儿化的变读规律及发音、语气词“啊”的音变;
2、各种音变的纠正训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轻声(2学时)
1、什么叫轻声
普通话里,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变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
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3、轻声变读规律
轻声音节一般出现在口语中,大致有以下一些规律:
(1)语气词“啊、吗、呢、吧”等。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
(3)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们”等。
(4)叠音名词和重叠动词的摸一个音节。
(5)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或语素。
(6)作补语的趋向动词。
(7)量词“个”往往读轻声。
(8)“一”夹在动词之间读轻声,“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读轻声。
4、轻声词语训练
第二节 儿化(1学时)
1、什么是儿化
普通话的儿化现象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我们把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2、儿化的作用
普通话里,儿化不仅仅是一种语音现象,而且还跟词汇、语法、修辞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
(1)区别词义。其中有的可以表示比喻的意义。
(2)区别词性。如果是兼类词,儿化后就固定为名词。
(3)表示细小、亲切、喜爱、轻蔑等感情色彩。
3、儿化的变读规律
平舌韵变成儿化韵后,读音会发生增音、减音、变换、同化等变化,规律如下。
(1)韵腹或韵尾是ɑ、o、e、ê、u的,韵母直接直接卷舌。
(2)韵尾是i、n的,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3)韵母是i、ü的,加er,使i,ü变为韵头,但主要元音的位置不因儿化而改变。
(4)韵母是-i(前)、-i(后)的,加er丢-i。
(5)韵尾是nɡ的,丢nɡ,韵腹鼻化。
4、儿化训练
第三节 “啊”的音变(1学时)
语气词“啊”都是跟在别的音节后面连读的。连读时,因受它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的音变。
“啊”音变的规律如下:
1、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o、e、ê、i、ü的,“啊”变读为ya,可写作“呀”。
2、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ao (iao)的,“啊”变读为 Wa,可写作“哇”。
3、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的,“啊”变读为na,可写作“哪”。
4、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的,“啊”变读为 nga。
5、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i(后)或er时,“啊”变读为ra。
6、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i(前)时,“啊”变读为 za(z是舌尖前浊擦音,与r相对)。
(四)主要考核内容
各种音变规则;读准轻声、儿化;“啊”的音变。
第六章 朗读(总学时3)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2、掌握并会运用朗读的要领。
3、充分使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做到能够使用比较标准或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的基本技巧;
2、朗读训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朗读概说(2学时)
1、朗读的基本技巧
(1)停顿: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
(2)重音: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3)语速:根据内容和体裁把握合适的语速;
(4)语调:高升调、下降调、平直调、曲折调。
2、朗读的基本要求
(1)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错字;
(2)避免声韵母缺陷;
(3)避免语调偏误;
(4)避免停连不当;
(5)避免不流畅;
(6)语速恰当;
(7)感情恰到好处;
(8)注意“儿”的处理;
(9)注意变调及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二节 朗读训练(1学时)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朗读篇目进行训练,做到能够使用比较标准或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文章。
(四)主要考核内容
对教材中40篇文章的朗读。
第七章 说话(总学时3)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说话的基本要求
2、掌握说话的要领
3、说话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准备说话
2、测试中说话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说话概说(2学时)
1、说话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任何文字凭借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也就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思维、遣词造句并进行表达的能力及水平。此项测试是应试人的单项说话,即独白体说话,话题是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时间要求三分钟。
2、说话应注意的问题
(1)语音标准;
(2)词汇语法规范;
(3)表达自然流畅;
(4)说满三分钟,不能缺时;
(5)控制语速;
(6)不能离题、避免雷同。
第二节 说话训练(1学时)
利用教材上的30个说话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八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训练(总学时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测试试卷的构成
2、复习语音知识,组织模拟练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样卷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分析样卷
2、对学生进行试测
3、讲评
四、课程教学形式与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特别强调技能的训练。围绕此教学指导原则,在教学方法上非常强调实践性、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活练,课内外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介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比如每次课前三分钟让学生练习说话,让其他同学进行评点;课堂上让学生朗读短文(材料来自《贵州省普通话水培训测试指导用书》所规定的作品);听优秀的朗诵配音磁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可以配合课堂教学搞一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 材:《贵州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导用书》
教学参考书:
1、《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商务印书馆2003年。
2、《教师普通话口语训练》孙琳,西南师大音像出版社,2003年。
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